[1] 于颖,刘勇.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1):98-99.
[2] 饶勇,黄福才,魏敏.旅游扶贫、社区参与和习俗惯例的变迁:博弈论视角下的可持续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8(3):88-92;96.
[3] 刘筏筏.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居民参与的视角[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2):75-79.
[4] 王汝辉.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民族村寨居民参与旅游的必要性研究[J].旅游论坛,2009,2(4):559-561.
[5] 张俊英,马耀峰.民族地区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以青海互助土族小庄村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1-88.
[6] 李力,闭海霞.旅游扶贫效用分析:基于广东省梅州市的实证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 353-15 355;15 425.
[7] 黄梅芳,于春玉.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34(2):406-410.
[8] 赵小芸.旅游投资在西部旅游扶贫中的效用分析[J].旅游学刊,2004,19(1):16-20.
[9] 罗盛锋,代新洋,黄燕玲,等.生态旅游扶贫研究动态及展望[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35(3):642-648.
[10] 王成武,白明英,赵丽丽.我国西南地区旅游扶贫实施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特区经济,2010(7):151-152.
[11] 蒋焕洲.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实践:成效、问题与对策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7(1):34-37;48.
[12] 阮仪三,袁菲.再论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1(5):95-101.
[13] 李倩,吴小根,汤澍.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J].旅游学刊,2006,21(12):52-57.
[14] 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7(1):17-21.
[15] 高舜礼.旅游开发扶贫的经验、问题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7(4):8-10.
[16]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旅游名镇名村打造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 181-17 183.
[17] 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0):212-217.
[18] 黄葵.重庆渝东南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策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6):5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