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阳.环糊精包合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63.[2] 杨郁,张国梅,双少敏,等.环糊精包合作用及其分子识别功能的研究进展 [J].光谱实验室,2003,20(2):169-180.[3] 雍国平,李光水,郑飞,等.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研究 [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7):1 124-1 126.[4] 朱士龙,李勇,林卫红,等.青藤碱-环糊精包合工艺的优化及包合常数测定 [J].食品科学,2012,33(8):54-59.[5] 朱士龙.青藤碱的稳定性及与环糊精包合物的性质分析 [D].吉首: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2.[6] 朱士龙,陈迪钊,李勇,等.青藤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J].中草药,2012,43(7):1 328-1 332.[7] 肖作兵,吕翠翠,冯涛.β-环糊精/香精包合物研究进展 [J].粮食与油脂,2010(3):1-6.[8] 杜鹏,张永萍.包合计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6):62-64.[9] 李金贵,朱奎.青蒿素包合物的表征及其对鸡球虫病的防治评价 [J].中国兽药杂志,2007,42(2):36-38.[10] 刘静明,倪慕云,樊菊芳,等.青蒿素的结构和反应 [J].化学学报,1979,37(2):129-141.[11] 王宗德,孙芳华.青蒿素理化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21(4):606-611.[12] 刘春朝,王玉春,欧阳藩.青蒿素研究进展 [J].化学进展,1999,11(1):41-48.[13] 刘春朝,王玉春,欧阳藩.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2(1):83-86.[14] 凌立新,张国芬,姚晨.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 [J].亚太传统医药,2009,5(2):37-38.[15] 吴慧,朱奎,李金贵,等.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鉴定 [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2):94-95.[16] 欧阳洋,楼紫阳,赵由才.紫外吸光度与渗滤液COD浓度的关系研究 [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16(3):6-10.[17] 金小江,周建平.环糊精包合特性及包合常数的测定和预测 [J].药学进展,2005,29(11):491-497.[18] 双少敏,郭祀远,潘景浩,等.相溶解度法测定β-环糊精-芦丁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1998,26(5):564-567.[19] BENESI H A,HILDEBRAND J H.A Spectrophotometric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Iodine with Aromatic Hydrocarbons [J].J. Am. Chem. Soc.,1949,71:2 703-2 707.[20] 张叔良,易大年,吴天明.红外光谱分析与新技术 [M].北京: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