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宏达.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J] .生态科学, 1999, 18( 1) : 44~ 50.[ 2] 张宏达.华夏植物区系的起源与发展[ J] .中山大学学报, 1980, 19( 1) : 89~ 98.[ 3] 张宏达.大陆漂移与有关植物区系的发展[ J] .中山大学学报, 1986, 25( 3) : 1~ 11.[ 4] 张宏达.地球植物区系分区提纲[ J] .中山大学学报, 1994, 33( 3) : 73~ 80.[ 5] 张宏达.再论华夏植物区系的起源[ J] .中山大学学报, 1994, 33( 2) : 1~ 9.[ 6] 张宏达.全球植物区系间断分布问题[ J] .中山大学学报, 1998, 37( 6) : 73~ 78.[ 7] 李锡文.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J] .云南植物研究, 1996, 18( 4) : 363~ 384.[ 8] 缪汝槐.植物地理学[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 9] 张宏达,廖文波, 苏志尧. 岭南亚热带( 南亚热带)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A] . 张宏达 张宏达文集[ C]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 10] 汤彦承.中国植物区系与其它地区区系的联系及其在世界区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J] . 云南植物研究, 2000, 22( 1) : 1~ 26.[ 11] 王发祥,梁惠波. 中国苏铁[M] .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6.[ 12] 路安民.种子植物科属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3] 陈之端,路安民. 有花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 植物分类学报, 1997, 35( 4) : 375~ 384.[ 14] SUN G et al. In Search of the First Flower: a Jurassic Angiosperm, Arcjefructus, From Nor th China ( J) . Science, 199 8, 2 80:1692.[ 15] 吴征镒. 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 J] . 科学通报, 1965, 1: 25~ 33. |